貔貅是古代瑞獸,有獨角、雙角之形,短翼、卷尾、鬢須,是最強的催財風水之物。此瑞獸身無鱗,腳無毛,神態威武,貔貅能吞萬物而從不泄,故有納食四方之財的寓意。傳說貔貅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它只以四面八方之財為食,吞萬物而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而這種猛獸分為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為“貅”。但流傳下來的都沒有分雌雄了。在古時這種瑞獸是分一角和兩角的,一角的稱為“天祿”,兩角的稱為“辟邪”。后來再沒有分一角或兩角,多以一角造型為主。在北方,一般人是喜歡將這種瑞獸稱為“貔貅”,而在南方則依然稱為“辟邪”。至于天祿,則較少有人用來稱這種瑞獸,還有人將它稱為“怪獸”或“四不象”。貔貅是上佳的風水擺件,凡收入浮動者皆有神效,中國傳統是有“貔貅”的習俗,和龍獅一樣,有將這地方的邪氣趕走、帶來歡樂及好運的作用。從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貔貅除了招財、開運、辟邪的功效之外,還有鎮宅、化太歲、促姻緣等作用。用來化煞鎮宅和旺財,尤其是在財運方面,石雕貔貅是有較明顯作用的。古賢認為,命是注定的,但運程可以改變,故民間有“一摸貔貅運程旺盛,再摸貔貅財運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云”的美好祝愿。

企業門口貔貅銅雕
貔貅的頭銜很多,龍生九子之一,吞金銀只吃不拉的神獸,五在靈獸,因為它的美好寓意和神奇的法力,受到人們的追捧與熱愛。道家認為貔貅其實古已有之,這個詞和鳳凰,鴛鴦這類的名詞意義相似,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古時候人們也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貔貅不是客觀存在的真實物種,是人們根據神話傳說的描述進行的創造,應為杜撰的觀念性造物結果。傳說中描述的貔貅形態變化多端,有49種變化,36種化身,充滿勇猛威武的審美意趣,其多變的造型充分展示了人們對所期盼的福祉與和諧理念的完美集合。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隨社會潮流的跌宕起伏,貔貅的造型從形式到內容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而保持不變的唯一之處正是貔貅的特定內涵和精髓所在,即人們通過貔貅的形態展示心靈的雙重祈禱:辟邪與祈福,充分體現了人們對生命的熱腚民眷戀,對幸福生活虔誠的渴求。
